一、電力系統的構成
一個完整的電力系統由分布各地的各種類型的發電廠、升壓和降壓變電所、輸電線路及電力用戶組成,它們分別完成電能的生產、電壓變換、電能的輸配及使用。
二.電力網、電力系統和動力系統的劃分
電力網:由輸電設備、變電設備和配電設備組成的網絡。
電力系統:在電力網的基礎上加上發電設備。
動力系統:在電力系統的基礎上,把發電廠的動力部分(例如火力發電廠的鍋爐、汽輪機和水力發電廠的水庫、水輪機以及核動力發電廠的反應堆等)包含在內的系統。
三.電力系統運行的特點
一是經濟總量大。目前,我國電力行業的資產規模已超過2萬多億,占整個國有資產總量的四分之一,電力生產直接影響著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是同時性,電能不能大量存儲,各環節組成的統一整體不可分割,過渡過程非常迅速,瞬間生產的電力必須等于瞬間取用的電力,所以電力生產的的發電、輸電、配電到用戶的每一環節都非常重要。
三是集中性,電力生產是高度集中、統一的,無論多少個發電廠、供電公司,電網必須統一調度、統一管理標準,統一管理辦法;安全生產,組織紀律,職業品德等都有嚴格的要求。
四是適用性,電力行業的服務對象是全方位的,涉及到全社會所有人群,電能質量、電價水平與廣大電力用戶的利益密切相關。
五是先行性,國民經濟發展電力必須先行。
四、電力系統的額定電壓 電網電壓是有等級的,電網的額定電壓等級是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技術經濟的合理性以及電氣設備的制造水平等因素,經全面分析論證,由國家統一制定和頒布的。
我們國家電力系統的電壓等級有220/380V、3 kV、6 kV、10 kV、20 kV、35 kV、66 kV、110 kV、220 kV、330 kV、500 kV。隨著標準化的要求越來越高,3 kV、6 kV、20 kV、66 kV也很少使用。供電系統以10 kV、35 kV、為主。輸配電系統以110 kV以上為主。發電機過去有6 kV與10 kV兩種,現在以10 kV為主,低壓用戶均是220/380V。
用電設備的額定電壓和電網的額定電壓一致。實際上,由于電網中有電壓損失,致使各點實際電壓偏離額定值,為了保證用電設備的良好運行,顯然,用電設備應具有比電網電壓允許偏差更寬的正常工作電壓范圍。發電機的額定電壓一般比同級電網額定電壓要高出5%,用于補償電網上的電壓損失。
變壓器的額定電壓分為一次和二次繞組。對于一次繞組,當變壓器接于電網末端時,性質上等同于電網上的一個負荷(如工廠降壓變壓器),故其額定電壓與電網一致,當變壓器接于發電機引出端時(如發電廠升壓變壓器),則其額定電壓應與發電機額定電壓相同。對于二次繞組,考慮到變壓器承載時自身電壓損失(按5%計),變壓器二次繞組額定電壓應比電網額定電壓高5%,當二次側輸電距離較長時,還應考慮到線路電壓損失(按5%計),此時,二次繞組額定電壓應比電網額定電壓高10%。
五、電力系統的中性點運行方式
在電力系統中,中性點直接接地或中性點經小阻抗(小電阻)接地的系統稱為大電流接地系統,中性點不接地或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的系統稱為小電流接地系統。中性點的運行方式主要取決于單相接地時電氣設備絕緣要求及供電可靠性。
各種運行方式優缺點比較
中性點直接接地方式:當發生一相對地絕緣破壞時,即構成單相短路,供電中斷,可靠性降低。但是,該方式下非故障相對地電壓不變,電氣設備絕緣水平可按相電壓考慮。我們國家的220V/380V和110KV以上級系統,都采用中性點直接接地,以大電流接地方式運行。
中性點不接地或經消弧線圈接地方式:當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線電壓不變,而非故障相對地電壓升高到原來相電壓的√3倍,供電不中斷,可靠性高。我們國家的10KV和35KV系統,都采用中性點不接地或經消弧線圈接地,以小電流接地方式運行。